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障涂层

case shows

热障涂层
抗气蚀涂层
详细内容:

浩盛铭抗气蚀涂层是一种通过表面工程技术提升材料在流体介质中耐气蚀性能的关键解决方案。气蚀现象由流体中气泡破裂产生的冲击力引发,导致材料表面锤击效应和损伤。

一、抗气蚀涂层的主要材料类型

1. 金属基涂层

  - 钴基合金:适用于严重气蚀环境,如船舶螺旋桨和泵叶轮,通过冶金结合工艺增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 Ni基合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利用热喷涂技术制备的Ni基合金涂层,在海水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气蚀耦合损伤性能,其晶体结构和微缺陷优化显著提升了抗气蚀能力。

  - 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涂层:适用于轻度气蚀场景,通过高致密性和硬度减少磨损。


2. 聚合物基涂层

  - 聚氨酯弹性体:因其高弹性、抗冲击性和施工便捷性,成为抗气蚀领域的研究热点。聚氨酯涂层能有效缓冲气泡破裂的冲击力,且通过化学改性(如引入低表面能基团、纳米填料)可进一步提升耐磨性和自修复能力。

  - 改性聚氯乙烯(HFVC):虽主要用于耐腐蚀,但其长效防腐和附着力强的特性可能间接缓解气蚀损伤,尤其在海洋工程中。



---


二、应用领域与典型案例

1. 船舶与海洋工程:螺旋桨、涡轮叶片等部件常采用钴基合金或Ni基涂层,以应对海水环境下的腐蚀-气蚀耦合作用。

2. 水利与水电设备:水轮机叶片因高速水流易受气蚀,金属涂层(如Ni基合金)和聚氨酯涂层均被用于延长寿命。

3. **化工与石油工业**:泵阀、管道等流体机械表面需兼具耐腐蚀和气蚀防护,HVOF涂层和聚氨酯复合涂层是常见选择。



三、研究进展与技术创新

1. 腐蚀-气蚀耦合机制

  兰州化物所研究发现,在海水环境中,涂层耐腐蚀性能的提升可延缓气蚀损伤进程,但终失效仍以气蚀为主。通过电化学测试揭示了气蚀斑区域的腐蚀加速机制。


2. 聚氨酯涂层的功能化改性

  - 纳米复合增强:无机纳米填料的加入可提升聚氨酯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自修复功能: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具有自修复能力的聚氨酯涂层,以应对长期恶劣环境下的损伤。


3. 涂层工艺优化  

  - 热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等技术被广泛用于金属涂层的制备,其工艺参数(如粉末成分、喷涂速度)直接影响涂层的致密性和结合强度。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1. 基础理论不足:气蚀对聚氨酯的损伤机制(机械与热损伤)尚未完全明确,需结合分子层面的分析(如官能团变化)深化研究。

2. 多功能一体化:开发兼具抗气蚀、防腐、自修复和防污功能的涂层材料,如自修复聚氨酯复合材料。

3. 环境适应性提升:针对海洋、化工等极端环境,需优化涂层的长期稳定性与耐候性。


---


总结

抗气蚀涂层的选择需根据具体工况(如介质、流速、温度)权衡材料性能与工艺成本。金属涂层适用于高冲击场景,而聚合物涂层在弹性和施工便捷性上更具优势。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材料改性、多机制协同防护及智能化涂层的开发。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相关研究文献与工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2-09  阅读:397次
0
关键词:抗气蚀涂层 
上一篇防粘涂层喷涂
下一篇抗冲蚀涂层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522288211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